補充網頁中...
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
【連鎖印象】-2014巖佐純子個展
展出日期:12.15(一)~1.8(四)
展出地點:清大藝術中心展覽廳
藝術家面對面:12.12(五) 10:00-12:00
開幕茶會&記者會:12.15(一) 10:00-12:00
展出地點:清大藝術中心展覽廳
藝術家面對面:12.12(五) 10:00-12:00
開幕茶會&記者會:12.15(一) 10:00-12:00
藝術家巖佐純子作品多為紙漿雕塑,
考古美學系列作品的創作理念為:
讚頌大地之母,
並將古時人類的夢想具象化。
采風系列則是賦予記憶圖像,
擷取大自然中的風、花、森林等傳遞的訊息,
並融入小小的遊興。
即將呈現的系列的創作主題為「連鎖(link)」。
作品透過相異其趣的素材表現層次感,
在互為作用、相互輝映的同時,
亦保留全體的調和性。
為了表現我內心的創作圖象,
選擇以日本畫慣用的「岩繪具(礦物顏料)」、金箔,以及壓克力板、複合媒材等,
充分變幻色彩跟形體。
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界限】林怡靜個展
地點:藝術工坊
迷惘、徘徊、再迷惘、再徘徊。
我該何去何從。
猶如行走在平衡木上,戰戰兢兢守護著腳步下的矛盾,
同時,還要將視野望向前方,瞄準看不見的終點線。
就這樣日復一日,沿途記錄著各種決定,
就這樣日復一日,假裝從來不曾後悔過。
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
【飛行囈恣園】- 游依珊個展
展出日期:11.3(一)~12.3(三)
展出地點:清大藝術中心展覽廳
藝術家面對面:11.7(五) 10:00-12:00
開幕茶會&記者會:11.3(一) 10:00-12:00
展出地點:清大藝術中心展覽廳
藝術家面對面:11.7(五) 10:00-12:00
開幕茶會&記者會:11.3(一) 10:00-12:00
「飛行囈恣園」是「飛行」系列自2005年發展至今擴大延續發展的展覽呈現。
如果要為「飛行」系列作一個美學上的分析,我認為那是個人對於藝術上追求關於「自由」的一種精神層次。「飛行」系列當中的繪畫型態並沒有要去構築出什麼特殊的美學性,所處理的卻較像是異想冥思之類的表達。這樣反而卻是一種繪畫當中更基礎的性質 — 「自由」。在我的創作裡,飛行可以是任何東西,它的形象允許不確定性,可以是漂浮…甚至是一種神遊。在「飛行」系列當中,主導繪畫的並不是眼前所見抽象的視覺主導性,也不在反應形式上的造形或風格問題,而是本人如何面對創作之冥思創化的把握。
「囈想的飛行」,表達一種以己身為圓心,自我存在的心靈抒發。這一系列皆意圖在偌大且莫名的虛無空間,游移於具象與抽象間,抒發著英雄的情懷,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突顯荒謬與凜然,訴說大都會裡每個寂寞詼諧的心。
個人創作在追求一種自由的精神層次,如小孩畫畫般純真自在,也同時在抒發心靈的困惑和鬱悶。「囈想的飛行」,表達了現代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無奈,只能選擇阿Q遁逃,療癒大都市裡每個寂寞孤獨的心(藝術家自述)。
如果要為「飛行」系列作一個美學上的分析,我認為那是個人對於藝術上追求關於「自由」的一種精神層次。「飛行」系列當中的繪畫型態並沒有要去構築出什麼特殊的美學性,所處理的卻較像是異想冥思之類的表達。這樣反而卻是一種繪畫當中更基礎的性質 — 「自由」。在我的創作裡,飛行可以是任何東西,它的形象允許不確定性,可以是漂浮…甚至是一種神遊。在「飛行」系列當中,主導繪畫的並不是眼前所見抽象的視覺主導性,也不在反應形式上的造形或風格問題,而是本人如何面對創作之冥思創化的把握。
「囈想的飛行」,表達一種以己身為圓心,自我存在的心靈抒發。這一系列皆意圖在偌大且莫名的虛無空間,游移於具象與抽象間,抒發著英雄的情懷,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突顯荒謬與凜然,訴說大都會裡每個寂寞詼諧的心。
個人創作在追求一種自由的精神層次,如小孩畫畫般純真自在,也同時在抒發心靈的困惑和鬱悶。「囈想的飛行」,表達了現代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無奈,只能選擇阿Q遁逃,療癒大都市裡每個寂寞孤獨的心(藝術家自述)。
賴小秋 撰稿
游依珊是位創作力驚人的藝術家,立志從事專業藝術創作的時間不盈十載,作品卻能顯現出恢弘氣魄與深度,並非科班出身的她卻能以油性蠟筆層層堆疊出兔子系列創作《紅兔》《白兔》《藍兔》初試聲啼便榮獲2007年《台灣美術新貌展》平面創作獎,從此藝術創作在她的人生中波瀾壯闊地開展,不畏艱難通過美術學院的洗禮取得碩士學位,研究更上層樓賦予她寬廣的揮灑空間,媒材多樣化,試煉新奇創作技法的機會,往往因緣際會之下催化出當代新穎的視覺展現。游依珊戲稱其繪畫生涯是以「塗鴉」開始,主題來自於熟悉的周遭生活事物、動物形體,在其創作中輪廓鮮明地呈現動物的溫馴婉約、聰慧靈敏、沈默神秘,近期延續的抽象飛行系列揮灑自我直覺與冥想,創作出畫面中剎那的永恆,凝聚出一股清新的力量,將本質詮釋得淋漓盡致,是敘事亦是真摯情感的流洩。Robert Storr曾說過,「基本上藝術創作就是個召喚的動作…像辨識出世界事物的原始實質再作轉化工作,這過程沒有絲毫本質(quiddity)的遺漏」。依珊的飛行物系列掙脫世俗的枷鎖,讓想像力無限地延展馳騁,其最大特徵是凝聚出自我神秘優雅的氛圍。
「飛行囈恣園」是游依珊2005年開始到現階段的飛行與囈想系列的綜觀呈現,專注於自我心靈的冥想與自由意志的探尋抒發,抽象的形體或風格並非是繪畫的主導,純粹以自身為核心,主要的驅動力來自於藝術家創作時的冥思,作品接續的產生均來自於當下直覺的意念驅使。作品看似無邊無涯,漂浮於浩蕩虛無的空間,看似抽象也兼有具象之形,色澤綿密踏實英姿勃發,油彩恣意縱橫,帶有東方的內斂底蘊並兼具西方的自由理念,游依珊的畫筆召喚出童真與自在,撫慰大千世界寂寞孤獨的心靈。
WHEN: Monday, Monday Nov.3, 2014 ~ Wednesday Dec. 3, 2014
ADMISSION: FREE; no registration required.
CONTACT : The Art Center of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at chensl@mx.nthu.edu.tw Tel : 03-715131 ext. 62012
Flying over a unbridled Dream Garden –
You Yi Shan Exhibition
Time: Monday Nov.3, 2014 ~ Wednesday Dec. 3, 2014
Venue: Art Center Gallery of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Opening Ceremony and face to face with Artist: Monday Nov. 7 , 2014 at 10: 00am ~12: 00pm
Statement from the You Yi Shan :
"Flying over a unbridled Dream Garden" inherited the flying series since 2005.
If you want to analyze the "flying" series aesthetically, I think it was personal pursuit for art on "freedom" of a spirit level. In the "Flying" series, the painting pattern does not look for building up special aesthetics, but more likely to express a different sort of meditation, instead it is a basic nature to be found in painting itself - "freedom." In my work, flying could be anything with image allowing uncertainties, which might be floating … or even a kind of fugue. In "Flying" series, what dominates the painting is not an abstract visual form, shape or style, it the control of my medic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creation.
"Dreamer Flying," expresses ones’ presence and soul. The inner heart plays as circle center. The series aim huge and inexplicable emptiness of space, wandering in between figurative and abstract, expressing a hero's feelings between reality and the ideal, highlighting the absurdity and awe-inspiring, telling the story of each humorous and lonely hearts in the metropolitan world.
My personal creation is about pursuit of a spiritual level of freedom, a kind of child-like innocence and comforts during the painting process, and also expression of the mind in confusion and depression. "Flying Dreamer" expressed dissatisfaction and helplessness of modern metropolitan people when confronting with the reality, they are forced to choose Ah Q way to heal every lonely heart.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想,相 】林冠宇個展
地點:藝術工坊
透過我所步及的,
所記錄的,
所攝的風景,
在相片去除一隅,一片,
甚至只留一小部分之後,
你”第一眼"所見得到的印象,
在翻頁之後,
看到真實的景象,
是否與你想像的一樣
想表達的是,人的想像是無限的,
摻雜著你的生活經驗,所想像的,應該與眾不同。
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
2014年5月19日 星期一
【迎著光呼吸-Souffle 傅美貴個展】
時間:05.19(一)-06.18(三)
地點:清大藝術中心
開幕茶會: 05.19(一) 10:00-12:00|清大藝術中心展廳
藝術家面對面:05.23(五) 10:00-12:00|合勤廳/清大藝中展廳
贊助單位:
琉璃奧圖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加拿大藝術評議會(Canada Council for the Arts)
魁北克評議會(CALQ)
傅美貴,一位離鄉遠居北美的台灣藝術家,持續不斷地形塑生命中令人悸動的藝術創作,在偶然的機緣中,藝術家瞬間瞥見北國城市玻璃帷幕上微乎其微、縹緲不定的氣息痕跡,此邂逅醞釀出〈氣息系列〉平面與錄像裝置作品。她擷取眾人每分每秒所進行、你我再也熟悉不過的動作「呼吸」進行詩意的演繹與推展,將生命中稍縱即逝的音、影與意象,以其個人獨特之藝術思維探索生命氣息的烙印,並藉著光影變化與時間的概念,簡約地將生命氣息的印記靈動地清晰再現,使我們真切感受那既脆弱又能持續不斷的氣息能量,活絡萬物與宇宙並思索形而上之意涵。
傅美貴於90年代中期離鄉背井到陌生的北國定居,綜觀其作品〈流動的盆景〉、〈我現在的位置〉、〈觀海〉、〈活水〉、〈雲中憩〉、〈浮游場域〉、〈身體記憶〉、〈家族地理誌〉、〈零號月台〉、〈白夜〉、〈蒲公英〉、〈浮雲〉、〈背向時光〉、〈光盲隧道〉、〈社會公宅〉,藝術思維總是細膩而感人,嘗試運用多樣材質,不管是攝影、錄像、裝置,作品總能引領觀者超越簡約的材質,進入作品的文化意象與深刻體驗,她自由探索藝術領域,開展豐富與深層的意涵(節錄賴小秋策展文字)。
傅美貴簡歷 藝術家網頁:www.meikueifeu.com
多重媒體創作藝術家, 傅美貴以攝影和錄像素寫日常生活。透過裝置形式,她的創作探討影像空間與觀眾連結的可能性。她特別感興趣的是那些與感官體驗有關的記憶,以及它所造成的心理空間的轉變。自2011年以來,她持續地以呼吸痕跡所形成的漸逝性律動為觀察與創作的對象。並於2012年,以氣息為主題在多媒體藝術研究與創作中心 La Bande Video 進駐創作並舉行個展。
傅美貴 出生於台灣,現定居於蒙特婁,從事專業藝術創作。1988年自台灣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畢業,曾經遊學法國,進入里昂美術學院繼續研究創作一年。1996年至加拿大進修,並於1999年取得蒙特婁之魁北克州立大學的造型藝術碩士學位。她的個人創作計劃與社區藝術營造計劃曾數次獲得公立與私立文化基金會獎助。在個人創作之外,她也累積相當的教學與策展經驗。她的裝置與攝影作品曾在魁北克省,溫哥華及台灣等地展出。
傅美貴
對話 - Conversation, 2014, 系列攝影, 噴墨, 二聯作 (右), 各102 x 68 cm
傅美貴
生物印記 - Biosignature, 2013, 系列攝影, 噴墨, 83 x 56 cm
傅美貴
生物印記 - Biosignature, 2013, 系列攝影, 噴墨, 83 x 56 cm
傅美貴
生物印記 - Biosignature, 2013, 系列攝影, 噴墨, 83 x 56 cm
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鹿和月亮--席時斌、何佳興雙個展】
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清大第一艘獨木舟】
時間:04.02(三) – 04.30(三)
地點:清大藝術工坊
手做獨木舟指導:李清榕 / 台灣運動獨木舟帆船協會常務理事
計劃指導老師:王俊秀 / 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學院執行長
開光儀式:01.22(三) 09:00
手工製作時間:01.22(三) 09:00
清大有三個大湖,湖面廣闊,風景宜人,在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美好的資源,希望能夠藉由在學校裡,手工製作獨木舟、在校園湖泊內划舟,吸引大家關注我們的水資源。
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見道 2014 – 阮曼華個展】Ways of Seeing - Eva Yuan Solo Exhibition
Ways of Seeing - Eva Yuan Solo Exhibition
時間:2014年 3月10日(一)至 4月2日(三)
地點:清大藝術中心展覽廳
開幕茶會:清大藝術中心展覽廳2014年 3月10日(一)10:00~12:00
藝術家面對面:2014年 3月7日(五)10:00~12:00 合勤演藝廳
阮曼華個展共有三個部份包括:移花接木系列畫作丶素描和作品草圖及小型裝置. 她與觀衆分享創作和圖畫背後的意念. 透過記錄丶思考丶探索丶和舒發情感的素描和速寫簿, 展示八十年代繪畫的[移花接木系列] , 是如何師法古人. 曾採用蠟筆臨摹畢加索丶馬諦斯丶和莫奈等的油畫來詮釋筆觸和色塊的運用. 甚至黃賓虹的焦墨山水都是她心儀的對像. 觀衆可觀察她如何把大師的畫風溶冶一爐成為自己的精粹. 此外展示多年在畫面上的探索, 包括鉛筆丶炭枝丶和水彩等素描丶七十年代的多元作品草圖丶和近期的花卉描繪.
[見道] 說及她走上的創作和修心的路, 即在五光十色中尋覓自我和在色相中看物質的有無. 她的作品穩喻着渴求解脫並反映在虛與實丶真與假丶甚或曖昧的影像和構圖中. 在這樣的藝術世界裏看衆生和看自己. 最近她開始看自己的心並觀花無常也畫花無常因此了解心也是不斷的變易. 她亦填色人體解剖圖書並藉此默觀身無常因此了解身體如花朵是任誰都無法掌管自己的生死. (藝術家提供文字介紹)
*註: [移花接木系列] 是藝術家向各大師們致禮之作. 他們包括: Rubens, Delacroix, Cezanne, Picasso, Matisse, Manet, Monet, Modigliani, Giacometti, Degas, Rousseau, Rodin, Henry Moore, and Huang Binhong (黃賓虹)
藝術家簡介
阮曼華生於香港並在此接受教育丶後在美丶英兩地取得學士丶碩士和博士學位並專攻藝術和設計教育且善長課程設計.她自1994年任職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主要負責有關基礎設計丶多謀體設計及產品創新科技等課程並致力研究創意與認知的關係。
早年全職創作丶參展和策展並在澳洲丶紐西蘭丶星加坡及加拿大等地任留駐藝術家和活躍於成立藝術家合作社.於1985年應邀參加澳洲雪梨雙年展.她精於誇媒體創作並喜用前衛手法演繹傳統紥作工藝.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學藝於著名的梁有錦紮作老師傅並於2003年為香港沙田文化博物館設立紮作資料庫以承傳和推廣傳統紮作手工藝.
她自2006年開始學習佛法並積極參與慈善及義務工作更視服務社會為終身事業。在修道途中她慢慢走向一行禪師.於2008年中她在香港參加了由一行禪師的大弟子法印法師所帶領的禪修營.期間她深被法師的慈悲所感動.及後在2010年的6月份她在德國的歐洲應用佛學院見到一行禪師並隨他學習五項正念修習.她形容首次見到禪師猶如見到一位聖人.在那一刻她在禪師身上看到覺悟和佛性並領悟到自己亦具有同樣的覺悟能力.
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
【琉柱風華】張全成創作個展
義工訓練:玻璃藝術之美 104.02.25(三) 10:15 藝術中心 王小璠主任主持
開幕茶會:104.03.02(一) 10:30 藝術中心展覽廳
藝術家面對面:104.03.06(五) 10:15 合勤廳
展覽期間:104.03.02(一) - 104.04.01(三) 12:00-19:00 藝術中心展覽廳
賴小秋 撰稿
張全成前半生奉獻於藝術教育界,並於2005年毅然決然轉型從事專業琉璃藝術創作與吹製琉璃教育,緣起於多年前受邀參與玻璃產業普查深入夕陽產業,明瞭工廠外移、老師父逐漸凋零、技術失傳、後繼乏人等現狀,他深思於生命的旅程中應立志於他人無法取代之事,故以捨我其誰的精神投入琉璃藝術,首先他深入工廠以學徒身分從頭了解這產業的技術,隨後並打造學術殿堂內培育新生代的工作場域,建立學習模式,逐步深耕讓年輕世代願意投入琉璃創作,並辦理數次個展,作品不斷創新作為示範,試圖引領突破並創新琉璃風潮。
再者,他將過去西畫專長鎔鑄於琉璃藝術,以不同的觀點切入賦予琉璃創作新方向,帶入設計美感與創意,試煉新奇創作技法與材料例如善於運用金屬氧化與還原、結合陶藝釉料、高溫融塑、大量運用回收本土玻璃。可貴的昰,張全成敞開胸懷,樂與同業分享藝術創作技法,與業界老師父們固守產業獨門配方並視為秘莘的態度大異其趣。
水墨琉璃作品中結合水墨與彩繪意象的方式賦予波瀾壯闊的視覺饗宴,色澤斑爛、恣意縱橫、色彩無限地延展馳騁。而神像與達摩系列作品,藉由金屬氧化與還原的運用,結合清玻璃的澄淨透徹,間或運用特殊材質更上層樓,媒材多樣化往往催化出新穎冥想力量,流露真摯情感。高溫塑型分秒必爭,也是無法修飾或重來的創作過程,造型樸拙,剎那即是永恆。此展運用斑駁生鏽的廢鐵作為支架,鐵件的粗獷與澄澈透亮的玻璃互相映照,更能彰顯材質屬性與藝術創意。
再度振興新竹的玻璃產業一直是他的理想,張全成的另一創舉是近年元宵節新竹護城河的琉璃創作,將玻璃藝術帶進戶外公共藝術場域,結合古蹟與裝置藝術概念賦與河流與花燈節慶嶄新的意象。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