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內在的視野】汪源隆個展

時間│2015.12.14(一) - 2016.01.07(四)
地點│清大藝術中心展覽廳
2015.12.11(五) 10:15 藝術家面對面 / 藝術中心展覽廳
2015.12.14(一) 10:30 開幕茶會 / 藝術中心展覽廳




創作的過程中,重現真實美好的生命力,是我的創作元素。鏡頭延續了稍縱即逝的自然,永恆的力量再現。自從2009年後,杉林溪成為每一年逐影採擷的田野,讚嘆著造物者的天工,花朵不只是花朵,承載著諸多氣質無以名之。
本次展出,專注放大的黑白影像。即便全彩,也因為影像的呎幅,讓牡丹不只是牡丹,重現的是關於自然的依戀,和對人間的讚嘆!




#2015秋冬展覽#展廳

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童話、關係;C.S.I. 彭光中油畫個展 Children Story Intertwinement by KC Peng

時間│2015.11.02() - 2015.11.25()

地點│清大藝術中心展覽廳

開幕茶會&記者會│2015.11.02(一)10:15 ∕ 藝術中心展覽廳

面對面演講│2015.11.02(一)11:00 ∕ 藝術中心展覽廳




藝術家面對面簡報│每週六日(11/781415212214:00-15:00

簡報大綱:1)意涵的榜樣 --- Norman Rockwell的介紹;2)技法的學習 --- 顧何忠老師的簡介;3)創作系列的補充說明;4KC其他畫作的小故事




童話、關係;C.S.I. 彭光中油畫個展呈現黑白愛因斯坦系列、親友仰望系列、半人半石系列、童話系列。藝術家一直著迷於人像繪畫,充滿對生命的禮讚,由最親近的朋友人像開始。藝術家筆下運用多種油畫寫實技法活絡交叉運用,再現世紀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多樣貌的風範,真切感受到大師敏銳的思緒,臉龐、皺紋、毛髮、衣服的質地與溫熱質感,雋永地令人流連再三,彷彿與愛因斯坦面對面般震撼。由「親友仰望系列」開始,創作愈具現代多元觀點。結合友人人像與其深具代表意義的物件,由畫家特殊的視角,特殊背景色面,每幅抬頭望內涵不同,反映藝術家與生命互動的闡釋觀點。「半人半石系列」由畫中成雙的人物轉入對生命、人性的探討,展現出畫中綿密細微的情感,「死亡結束的是生命,不是關係」,單調灰階的石雕轉化成真實的人像,隱喻著不朽的關係,幅幅都是真摯感人,更是應和藝術家的價值觀與對生命的尊崇,深入人性的探討。近期的童話系列引領我們進入隱喻的想像顛覆人們印象中的古老童話故事,令人耳目一新。由於展覽空間有限此次並未展出「名畫臨摹系列」該系列巧妙地加入映襯性的結構物如讓名畫脫胎換骨在地化。總而言之,彭光中的油畫藝術世界已經跳脫寫實油畫的桎梏,迸裂出藝術創作的新思維(節錄自賴小秋策展文字)








【創作想法】



油畫創作

無神論的我,期許自己能於此生留下些創作:女兒身上的基因,以及相對較耐久的油畫。



黑白愛因斯坦系列

對人像繪畫一直著迷,所以愛因斯坦始終是我學習各種媒材技法的主要題材,老人的皺紋自然增加了難處,而這也算是我喜愛物理的一種表現。



親友仰望系列

想記錄這個時代的人、衣、物,通常是畫中人物決定手中相關聯的物件。例如:大女兒暖暖拿著她從未見過面已逝的二叔叔紀念杯,她的名字也是取其同音。另外,很難有模特兒能一直抬頭被寫生,因此我有了不得不仿畫照片的一個說詞,也是因為白天工作,難有自由時間能油畫寫生人物。



半人半石系列

想以油畫紀錄人與人的關係,因為「死亡結束的是生命,不是關係」,也希望油畫的留存能超過生命長度。所以,畫中雙人物是有著一定的關係(年長者總是在畫面左方),經由單調灰階的石雕相連,隱喻著不朽的關係。夫妻由於其親密關係,可以以裸身相連呈現。



童話系列

當初跟女兒講「賣火柴的女孩」故事時,竟然是悲傷結局,才驚覺童話會有悲傷的結局,很想畫出這樣的故事,開始構思出不同以往的童話系列表現方式:局部特寫的類似「C.S.I.」的犯罪現場,想給觀眾一種隱喻的想像,但捨不得是個悲傷結局,所以還是以帶有血色的小手訴說:還有希望。依著類似概念設計出白雪公主的蘋果,格列佛的約束,以及愛麗斯的變大等等;也以水幕扭曲臉部的特寫,表現出水濂洞的猴子。















#2015秋冬展覽#展廳

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

【石牆上的靈魂】希巨蘇飛個展




時間│2015.9.21() - 2015.10.21()
地點│清大藝術中心展覽廳
開幕茶會&記者會│2015.9.21(一)10:30 ∕ 藝術中心展覽廳
面對面演講│2015.9.18(五)10:15 ∕ 合勤演藝廳
9/27()9/28()中秋假期閉館



賴小秋撰稿

希巨蘇飛是阿美族木雕藝術家,在台東都蘭創立希巨蘇飛木雕工作室,也是都蘭山劇團團長,他以部落為創意的發想園地,善用本身多樣的藝術天賦結合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挖掘富有時代意義卻為人們忽略的部落事件,以不同的藝術媒介展現,積極地為都蘭部落的文化歷史發聲! 例如部落台籍老兵的問題,透過希巨的努力以藝術方式拉近年輕人與這群時代悲劇刻畫下的孤單老人。他對於時下過於商業化的豐年祭也十分反感,其想法傾向於保存部落的藝術原始面貌,其終極目標是呈現部落的美好事物。

年輕時由於現實生活的壓力也曾奔向台北繁華城市,希巨蘇飛厭倦都會生活,當機立斷要回到部落做更有意義的事情,他為了自我突破尋找在部落的生存方式,也曾短暫地在不同的木雕工作室研習技術例如拉黑子工作室,回到部落後他進而不斷地咀嚼反芻部落的歷史文化融入自我的創作之中,培育出粗獷豪邁的木雕藝術作品。其作品著重大方向的掌握,鏈鋸走的軌跡即能精確地呈現其梗概,不同於一般的木雕,希巨不著力於於細部處理,強調於意念的走向。他說:「當角度對的時候,木頭就會被拋出漂亮的紋理」。由粗獷的工具鏈鋸拖行出木頭的本質,木頭本身得厚實有了不同層次的轉化,彷彿追尋無窮的極限!神話故事是希巨的發想源頭,希巨藉由部落的神話故事,轉化成多元的藝術表現。阿美族都蘭部落有個神話故事,因故客死他鄉,可祈求部落祖靈賜給一雙翅膀,讓漂泊的靈因而得以藉翅膀飛回部落。近幾年來希巨蘇飛積極地在海外為二戰前後被遺忘的高砂義勇軍以及台籍部落老兵們立碑或設置和平紀念公園,包括新幾內亞與沖繩,他義無反顧地進行這項艱鉅的任務,即使是在安全堪虞的異地仍勇往直前。



相關影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7hTCV3q9wU










#2015秋冬展覽#展廳

2015年6月3日 星期三

【那百分之一的白色名】李瑾怡個展

展出日期:104.06.03()~104.06.24() 旺宏館藝術創意空間

開幕茶會:104.06.03() 13:30-15:00 旺宏館藝術創意空間











我可以花一輩子時間去學習

關於

每天睜開眼所看見的世界

它有學不完的功課

有各種可能的風景

時間磨練著我

讓我有了自己的眼光

這眼光並不指著美醜

而是那可能轉化的想像力


然後

我看見近幾年來所磨鍊出來的風景

交織重疊著細微色階

白 米白 水藍白水藍 深藍 淺藍綠 墨綠 墨綠籃…

在一張白色畫布上

一層層被磨鍊 被安排

有次序的

並不刻意的成為一系列


那百分之一的白色名

是這次展覽名稱


意思是我用一百分的白

去襯托那很重比例的藍綠

然後 畫布有了自己空間

有了自己的名字

它說風景如何不怎重要

重要的是你學會了走下一步





李瑾怡 新竹人
1998 紐約視覺藝術學院 藝術系 畢


/展覽經歷/
2014 好樣思維(獨樂樂) 冬天的公園
2013 蘑菇 台南孔廟店 生活的風景
2013 新竹cava小日和 接近尾聲的雨天
2012 台東萬富商號 生活靜物展
2010 太平洋文化基金會聯展
2009 蘑菇個展 白色動物園
2008 清大藝術中心聯展  情牽二十聯展
2007 清大藝術中心聯展  帳篷裡的娃娃
2007 蘑菇個展 驢子不和我說
2007 太平洋文化基金會個展 國王的早晨
2003 Jplace藝廊個展
2002 挪威森林替代空件個展
2001 清大藝術中心個展
1999 成大藝術中心個展



獨立小書
因為口渴大象死了(2002)

白色動物園(2009)







#2015春夏微櫥窗系列

2015年5月25日 星期一

啟示與警世一林珮淳創作研究展

啟示與警世一林珮淳創作研究展
 Revelation Notification:
 Research Solo Exhibition by Pey-Chwen Lin
 05.25() - 06.17() 清大藝術中心
 05.22() 藝術家面對面 合勤廳


 贊助單位:琉璃奧圖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藝術網


林珮淳 教授 / 藝術創作博士:http://www.linpeychwen.org/

林珮淳現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所,長期推動台灣數位藝術並創建此領域重要的實驗室: 林珮淳數位藝術實驗室,近期策劃的《蟲聲幻影》數位藝術互動特展,完美結合科學與藝術更引起巨大關注與回響。而其自身的藝術創作脈絡能駕馭大環境整體的社會文化,並反思文明科技所引領的毀滅力量,諷刺批判人類的貪婪妄想,因其作品的深沉理念與爆發力,作品也成為全球藝界焦點之一,廣受當代重要藝術機構與巨型展覽邀約展出如蘇俄當代藝術平台、紐約皇后美術館、法國 Exit and Via 藝術節、波蘭媒體雙年展…等。


「啟示與警世一林珮淳創作研究展」呈現藝術家藝術的實踐歷程,作品含括《女性詮釋系列》、《解構父權系列》、《回歸大自然系列》與《夏娃克隆系列》。藝術家負笈異鄉時意識到東方女性長期在父權體系下依附生存,體悟需擺脫其陰影創作風格才能獨立自主,《相對說畫系列》與《經典系列》的批判表現手法含蓄婉約,卻遠凌駕於西方女性主義創作者赤裸的呈現,彷彿長期壓制下的吶喊發聲。《回歸大自然系列》的人工自然散發光能與熱量,警示人們現代文明彷彿披著羊皮顯現炫爛華麗,卻只能祭弔逐步被吞噬的真實自然世界。《夏娃克隆系列》是眾所矚目的焦點,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婉約卻精準犀利,批判複製基因改造或複製人體的尖端科技,深思人類窮究生命源起的秘密是否倒行逆施? 質疑人工生命的虛幻與毀滅力量,此展真實讓人感受林珮淳關懷生命,體悟生命,敬天愛人與個人的虔誠信仰。(節錄自賴小秋策展文字)





2015年5月6日 星期三

【書藝.殊異】郭家彤個展


展出時間:104.05.06()~104.06.24()

藝術工坊
蘇軾之書論有云「楷如立,行如趨,草如奔。」
宋徽宗的傲骨、王羲之的豪邁、褚遂良的典雅
不同的字體除了帶給你不同的心境,
還帶給你一段時空旅行
唐朝的華麗溫潤以及宋朝的坎坷艱辛,
在字體上表露無遺
字體的書藝,
其實就藏在歷史的殊異,

值得我們一起細細品嘗。



#2015春夏藝術工坊

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

【憶及初生】清華藝集首展

展出日期:104.04.22()~104.05.24() 旺宏館藝術創意空間

開幕茶會:104.04.22() 13:30-15:00 旺宏館藝術創意空間










清華藝集在這樣的春日出生

讓學校裡面多了一抹清脆的美好

創作者溯及自身的原初

像是回流的鮭魚 尋到誕生之地

這裡 是一個新的原地 


為了這微小願望 孜孜不息 






#2015春夏微櫥窗系列

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

【閑步花草】顏貽成個展

【閑步花草】顏貽成個展
藝術家面對面:104.04.17() 10:15 合勤演藝廳
開幕茶會:104.04.20() 10:30 藝術中心展覽廳
展覽期間:104.04.20()~104.05.07() 12:00-19:00 藝術中心展覽廳


我在都會生活中養花蒔草,
作為和自然的對話,
在野花雜草的凝視中,
望向超凡脫塵之境;
同時,以藝術的體悟,
回顧生活現實,
在信筆塗抹中觀照萬物。
我在社會世俗和藝術品味之間來回擺盪,
每一擺盪都是一趟探索;
每個來回都是一種提升。
而每一張畫則是發現、是積累、是朝往理想世界的趨近。


顏貽成
1955        生於台灣

1978        國立藝專畢業

1993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M.F.A.藝術碩士

2005---現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專任副教授



個展

1988  美國文化中心 . 台北市

1990  台北福華沙龍 . 台北市

1994  456 gallery .   . 紐約市

1994  伊通公園畫廊 . 台北市

1995  台北福華沙龍 . 台北市

1997  積禪五十畫廊 . 高雄市

1999  高雄福華沙龍 . 高雄市

2003  新北市文化中心 . 新北市

2009  台中港區藝術中心  台中市

2009  龍華大學藝文中心  新北市

2010  土司藝術中心 . 台北市

2012  龍華大學藝文中心  新北市


2014  上海土司藝術中心 . 上海市

























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我的,後花園】蔡潔莘微櫥窗展覽

展出日期:104.03.18()~104.04.15()

旺宏館藝術創意空間

開幕茶會:104.03.18() 13:30-15:00

旺宏館藝術創意空間


創作簡述:

" 後花園就是我的小天地,在這裡得到平靜及愉悅。"

有人說創作是私密的,也有藝術家以觀者的身分陳述各樣的議題。

而我比較喜歡將創作比喻成後花園,因為花園是怡情與觀賞同時並存的,希望創作不只是帶給我自由與快樂,也能與觀者一同分享。


慣用紙漿作創作,喜歡紙給人樸直又厚實的溫度,而紙漿呈現的拙趣感,很貼近作者想表達“簡單”、“原初”的美好與感動。






#2015春夏微櫥窗系列

2015年3月11日 星期三

【痕跡】張詮個展


展出時間:104.03.11() - 104.04.29() /藝術工坊




                               






上大學的日子
邁向社會的日子
時光永不停歇的日子
偶爾還是會回回頭
看看被留下
的痕跡
那些痕跡
記錄在
每幅畫
每個色塊每個線條
每滴顏料裡
再次
攤開
童年
成長的痕跡

在這裡與您分享





#2015春夏藝術工坊

2015年3月2日 星期一

2015春夏微櫥窗系列


【琉柱風華】張全成創作個展

【琉柱風華】張全成創作個展
義工訓練:玻璃藝術之美 104.02.25() 10:15 藝術中心 王小璠主任主持
開幕茶會:104.03.02() 10:30 藝術中心展覽廳
藝術家面對面:104.03.06() 10:15 合勤廳
展覽期間:104.03.02() - 104.04.01() 12:00-19:00 藝術中心展覽廳


賴小秋 撰稿



  張全成前半生奉獻於藝術教育界,並於2005年毅然決然轉型從事專業琉璃藝術創作與吹製琉璃教育,緣起於多年前受邀參與玻璃產業普查深入夕陽產業,明瞭工廠外移、老師父逐漸凋零、技術失傳、後繼乏人等現狀,他深思於生命的旅程中應立志於他人無法取代之事,故以捨我其誰的精神投入琉璃藝術,首先他深入工廠以學徒身分從頭了解這產業的技術,隨後並打造學術殿堂內培育新生代的工作場域,建立學習模式,逐步深耕讓年輕世代願意投入琉璃創作,並辦理數次個展,作品不斷創新作為示範,試圖引領突破並創新琉璃風潮。



  再者,他將過去西畫專長鎔鑄於琉璃藝術,以不同的觀點切入賦予琉璃創作新方向,帶入設計美感與創意,試煉新奇創作技法與材料例如善於運用金屬氧化與還原、結合陶藝釉料、高溫融塑、大量運用回收本土玻璃。可貴的昰,張全成敞開胸懷,樂與同業分享藝術創作技法,與業界老師父們固守產業獨門配方並視為秘莘的態度大異其趣。



  水墨琉璃作品中結合水墨與彩繪意象的方式賦予波瀾壯闊的視覺饗宴,色澤斑爛、恣意縱橫、色彩無限地延展馳騁。而神像與達摩系列作品,藉由金屬氧化與還原的運用,結合清玻璃的澄淨透徹,間或運用特殊材質更上層樓,媒材多樣化往往催化出新穎冥想力量,流露真摯情感。高溫塑型分秒必爭,也是無法修飾或重來的創作過程,造型樸拙,剎那即是永恆。此展運用斑駁生鏽的廢鐵作為支架,鐵件的粗獷與澄澈透亮的玻璃互相映照,更能彰顯材質屬性與藝術創意。




  再度振興新竹的玻璃產業一直是他的理想,張全成的另一創舉是近年元宵節新竹護城河的琉璃創作,將玻璃藝術帶進戶外公共藝術場域,結合古蹟與裝置藝術概念賦與河流與花燈節慶嶄新的意象。